6月2日晚上7:10分,由华音网站主办,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“焦金海教授筝乐学术讲座”在美丽的西子湖边的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多媒体教室举办。

我国著名古筝艺术大师焦金海教授发表了名为《学好古筝的五大要素》的演讲,通过边讲演边演奏的方式,为音乐学院广大师生和音乐爱好者上了一节生动的课,其精湛的演奏技艺和大师风范赢得了在场所有与会者热烈的掌声。

焦金海教授认为要学好古筝,所需要具备的五大要素分别是:刻苦练习;合理安排;科学方法;富有创造性地学习;艺术实践。“刻苦练习”要做到“笨鸟先飞”,琴不离手。“合理安排”,在练习和学习一首乐曲时,需要“忘我”的精神,学习乐曲不一定多,但求精透。“科学方法”是此次学术讲座中,焦教授重点解析的一个要素。在他看来,古筝演奏的“最高技巧”或说最重要的技巧在于“发音”或对“音的控制”。他为大家介绍了他多年来演奏实践以及体会出的“零距离爆发力”、“自然重量触弦法”,并通过现场演奏由其改编、创作的《渔舟唱晚》(改编)、《游子思归》、《隔海相望》等曲,形象地展示他所总结归纳的触弦方法。在演奏《渔舟唱晚》一曲时,他提出了几个关键词,包括不用力、内在强、力气用在指尖上、漫不经心地演奏和乱弹琴。演奏时,并非不用一点力气,而是用自然的力气,并且要在接触弦的一刹那,用指尖的力气作用于琴弦,以及所提出的漫不经心地演奏等等,都是要强调放松的状态。至于“乱弹琴”,他指出是古筝演奏的“升华”,是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发展变化,而并非“胡乱”弹琴。
焦教授还为大家比较了古筝外戴指甲和内戴指甲的一些优劣。在他看来,外戴指甲和内戴指甲各有所长,而外戴指甲对于演奏而言,音色变化丰富,“肉甲并重”,左手韵味更易表现,而内戴指甲在近距离触弦时容易产生杂音等。他也建议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演奏中,把左手目前所通常采用的内戴指甲换上外戴指甲,以便于左手功夫更加方便地施展和发挥。
此外,焦金海教授还讲述了自己在创作、学习以及演奏方面的经历,不禁为在场各位听众所折服。如他在创作《海峡组曲》时,专程奔赴距厦门110公里之外的泉州,在当地采风并进行创作。与此同时,焦教授还解答了在座听众提出的“即兴演奏”、“手型”等方面的问题。
焦金海教授是我国著名古筝艺术大师,集演奏、教学、作曲、理论研究和改革于一身。其演奏和创作不拘泥于前人的演奏技巧,在吸收各大古筝流派演奏的技巧、特点之外,更加注重发挥古筝乐器的特长,借鉴钢琴、风琴、吉他、阮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,创造出一弦双音、鸟鸣等新颖技巧,总结出“自然重量触弦”之法,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,他的古筝演奏艺术也被誉称为“焦派筝”。
此次的演讲,焦教授对演奏用琴的选择十分注重和讲究。他认为,古筝琴弦的合理弦距应该是在29公分,古筝音色应该介于钢丝琴弦和尼龙琴弦之间。在备选的几台古筝里面,他最终选择了板桥古筝生产的红木素筝作为演奏用琴。

图为焦金海教授为大家演奏讲解。